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精品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看-久久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科教 >> 理論探討 >> 正文

高職思政教育與技能育人融合路徑探析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5-05-12 15:20

“工匠精神”作為高職教育的核心價值,強調精益求精和專注執著,體現對技術技能的卓越追求,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價值觀塑造和職業素養提升具有重要意義。2021年9月,黨中央批準了中央宣傳部梳理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工匠精神”成為現代職業教育重要的價值導向,是職業教育的核心價值觀和靈魂,是高職學生必須具備的價值追求和理想境界。高職院校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陣地,技能育人是其核心任務,與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的目標高度契合。在技能型社會建設背景下,培養德技并修人才成為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推動思政教育與技能育人有機融合,不僅是對時代精神的積極回應,更是提升高職立德樹人水平、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求。

一、“工匠精神”與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和技能育人的內在聯系

1、“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培育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已經寫進了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新時代的工匠精神,可以概括為“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這是一種追求完美、積極探索的精神品質,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素養的具體體現,是全體勞動者職業價值取向和基本工作態度、工作境界。其作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高度契合。

2、工匠精神與思政教育的契合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工匠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技能育人的關鍵所在。工匠精神是勞動者在長期的工作實踐過程中形成的職業精神,強調精益求精、專注執著、創新求變,與思政教育中“愛崗敬業”“勞動偉大”等價值觀高度契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敬業”“誠信”等要素深度契合。同時,在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工匠精神為思政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實踐載體和教育資源。

3、工匠精神與技能育人的契合點。技能育人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使其具備職業競爭力的過程。工匠精神體現經濟社會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價值觀念的要求,其豐富的時代內涵與技能育人目標具有一致性。工匠精神是推進品質革命的力量源泉,是邁向制造強國的蓬勃動力,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提升專業技能和職業精神,激勵學生走好技能報國、技能強國之路,是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共同呼喚,二者并駕齊驅,相輔相成。

二、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和技能育人融合的現狀與問題

1、現狀分析。一是國家政策推動下實現初步融合。《職業教育法》明確提出,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目標要求。“五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核心內容,加強“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已成為高職院校教學評估重要指標之一。二是專業課程中逐步融入工匠精神、職業規范等內容。在實訓環節融入勞動教育、勞模榜樣和創造偉大等思政要素,校企合作中引入企業文化、企業家精神等。三是建立了一套融合的基本標準與體系。有的高職建立了“思政+技能”模塊化課程體系、技能競賽與思政素養并重的評價標準,在實訓場所加強了職業文化環境建設等。總的來說,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技能育人和思政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二者融合程度不足,協同的效果有限,特別是工匠精神的傳承與思政育人的結合尚未形成系統機制。

2、存在問題。一是認知層面的問題。重技能培養輕職業道德引導,將思政教育簡單等同于政治理論灌輸,是高職教育面臨的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在技能教學中,在職業素養方面重視程度不高,有些教師對課程思政簡單敷衍走過場,很多學生認為思政教學與提升自身的職業技能水平作用不大,更加關注業務能力提高和就業保障度。二是教學層面的問題。專業課程設計缺乏協同性,工匠精神與技能、思政教育融合不夠。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參與度不高,工匠精神的實踐性不足。專業課程也缺乏適配的思政案例庫,實訓環節的思政元素挖掘不深入。三是教師層面的問題。高職院校普遍存在思政教師缺乏專業背景,專業教師思政能力不足的問題,特別是教師技能考核指標剛性化,思政評價流于形式,“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相對滯后。

三、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技能育人融合的路徑與策略

1、優化頂層設計。建立“黨委領導、教務統籌、院系落實”工作機制,確保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同規劃、同實施、同考核。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匠精神貫穿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全過程,融入專業課程與實習實訓各環節,形成“思政教育+技能育人”齊頭并進的培養模式。

2、實現課程體系融合。將價值引領與能力培養有機統一,以“課程思政”為載體,將職業倫理、工匠精神、創新意識等思政元素嵌入技能課程,構建“思政素養+職業技能”雙能力矩陣。將企業安全生產規范、質量管理標準轉化為思政教育素材。結合行業案例設計情境化教學。專業課程嵌入思政元素,例如:在工科類課程中強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健康護理類課程中潛移默化“醫者仁心”的道德素質,在市場營銷、電子商務類課程中融入“誠信經營”典型案例。

3、推動實踐環節融合。思政教育與技能育人在實踐環節的融合,是實現“知行合一”的重要突破口。校企共建思政實踐基地,邀請勞模、技術能手開展“技術示范+職業精神”現場教學,在企業實訓基地設立“工匠精神講臺”和大師工作室等。優化技能競賽思政化設計。在技能競賽評分細則中增加“職業精神”和“團隊協同”等指標,賽前設置“競賽倫理”培訓模塊(如會計技能賽融入“不做假賬”職業理念)。優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品牌,推動專業實踐、學生專業特長與“三支一扶”等志愿服務項目結合。

4、加快產教深度融合。實現產業文化育人,將行業標準、企業文化和職業規范轉化為思政教育資源,實現個人發展與企業發展共生共榮。推動校企協同育人,企業能工巧匠參與編寫活頁教材,學校專業教師推動場景化實踐教學,在企業真實生產環境中聯合開展“職業道德評價”和“業務能力練兵”等“特色實訓”。在現有產業學院中增設思政教育基地,開設“產業大講堂”,實施企業導師“思政能力認證”制度,建立教師企業實踐“思政輔導員”制度。校企聯合開展質量評價改革,企業參與制定《產教融合思政教育評價標準》,畢業生跟蹤調查增加“職業價值觀與企業文化契合度”指標。

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高素質“雙師型”隊伍建設是弘揚“工匠精神”、落實“德技并修”的關鍵支撐,全體教師要掌握“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方法論,思政教師要增加行業認知與職業教育的理解能力。專業教師要實現高職院校師資職業素質、專業能力培訓體系的重構。總體上說,高職院校的新進教師大多數畢業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職業教育政策、專業知識和課程思政方法論要實現重塑,實施“1+1”導師制(思政教師與專業教師結對),在實踐維度上落實企業實踐(每5年累計不少于6個月)的職業院校教師實踐要求。

6、建設技能校園。創新技能文化培養,厚植校園技能文化底蘊,注重道德品質的培養,強調誠信、責任和公正等價值觀。通過技能校園建設厚植愛國情懷,把思政教育融入技能育人全過程,通過講述大國工匠故事、開設特色思政課程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與責任感。同時,把工匠精神的培養,通過技能競賽、評優評先等方式,加強宣傳報道,建立激勵機制,提升學生的職業榮譽感和成就感。

陳寶珠作者單位:咸寧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hefan

上一篇: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闡釋】科技創新引領全面綠色轉型
下一篇: 以案說紀明底線 以學促廉筑防線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