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湖北時強調,“湖北要在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上奮發有為”,為咸寧市加速推進“三產融合”、實現產業倍增指明了方向。當前,咸寧市正處在農業穩中提質、工業加速發展、服務業動能轉換的關鍵節點,2024年三次產業結構比(14.6:33.0:52.4)持續優化,但農業產業鏈短、工業服務性弱、服務業滲透率低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通過深入調研,我們認為推動農業、工業、服務業深度融合,既是落實“三個更高”要求的必然選擇,更是破解資源約束、重構要素配置、實現產業倍增的有力抓手。
一、內涵解構:“三產融合”的本質與邏輯
“三產融合”的本質是通過打破農業、工業、服務業的傳統產業邊界,形成“農業為基、工業增值、服務賦能”協同發展的新模式、新體系。其底層邏輯包含三重變革。
(一)價值鏈條延伸是形式變革
通過“種植+加工+文旅”一體化,實現單一產品向多元服務轉化。如赤壁青磚茶產業以茶園種植為基礎(一產),建設茶飲料、茶食品加工園區(二產),開發“萬里茶道”文化體驗游(三產),形成“茶園+工廠+文旅”的全鏈條模式。
(二)要素效率重構是內核變革
共享土地、技術、市場等要素,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嘉魚縣潘家灣鎮四邑村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實現土地集中連片開發。通過共享冷鏈物流技術、統一對接電商平臺市場,使蔬菜畝均產值較傳統種植有顯著提升,土地集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
(三)風險韌性增強是導向變革
多產業協同形成“收益對沖”機制。崇陽雷竹筍產業在鮮筍滯銷時,通過罐頭加工(二產)和竹文化節(三產)消化庫存,在災害期間減少損失明顯,較單一種植模式抗風險能力提升顯著 。這一模式契合《湖北省服務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的“產業融合化、服務數字化”要求,也是對咸寧“334”產業集群戰略中“農業產業鏈提升工程”的具體落實。
二、戰略意義:“三產融合”對咸寧產業倍增的四維價值
從資源約束突破到城鄉要素流動,“三產融合”通過土地集約利用、附加值提升、風險對沖、共同富裕四大維度,為咸寧釋放“1+1+1>3”的倍增效能。
(一)突破資源約束,釋放規模經濟效應
1.土地集約利用的通城實踐
通城縣將楠竹種植與竹工藝品加工、竹林康養旅游結合,通過“農業+工業+文旅”復合開發,使楠竹畝均產值較傳統種植有大幅提升。這種“山上種竹、山下加工、山邊旅游”的模式,被納入湖北省“資源變資產”改革試點。
2.市場空間擴容的嘉魚探索
嘉魚縣打造“蔬菜基地+預制菜加工+電商直播”融合鏈條,通過抖音、淘寶等平臺拓展全國市場。近年該縣預制菜線上銷售額實現顯著突破,其中“嘉魚甘藍”通過深加工制成即食沙拉,成功打入武商量販、中百倉儲等武漢連鎖超市。
(二)提升產業附加值,構建效益倍增機制
1.從“賣原料”到“賣品牌”的桂花產業躍遷
咸寧桂花產業通過“三產融合”實現價值裂變:一產環節種植桂花有一定畝產收益;二產環節提取桂花精油,價值大幅提升;三產環節打造桂花主題民宿、芳香療法體驗館。目前,咸安正加快推進桂花種子資源庫、桂花苗木示范基地等項目建設,開展“植桂添香”行動,打造桂花群落、桂花帶、桂花園,提升桂花數量、品種和質量。
2.從“單點盈利”到“全域收益”的通山模式
通山隱水洞景區通過“三產融合”重構收益結構:傳統門票收入為基礎標準,聯動周邊農家樂、特色農產品銷售后,游客人均綜合消費顯著提高,帶動周邊眾多農戶年均增收顯著,該模式被國家農業農村部列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案例”。
(三)增強產業韌性,構建風險對沖體系
1.多元收益結構的崇陽經驗
崇陽雷竹產業建立“種植+加工+文旅”的抗風險體系:鮮筍旺季通過電商直播直銷,淡季加工成罐頭、筍干,滯銷時舉辦竹文化節引流。這種“三產聯動、風險共擔”機制,被納入湖北省農業抗風險試點。
2.技術協同賦能的數字閉環
嘉魚縣蔬菜產業運用“工業技術反哺農業”模式:引入智能溫室溫控系統(二產技術),通過旅游消費數據(三產數據)指導種植品種調整,如根據游客偏好增加草莓、小番茄等采摘類作物種植。實現“生產—加工—銷售”數據閉環。
(四)推動城鄉融合,夯實共同富裕基礎
1.縣域經濟激活的通城畫像
通城縣發展電子信息配套加工與鄉村電商物流,形成“工業企業+農村網點”的融合格局,帶動大量農村人口就近就業。2023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533元,同比增長8.4%。
2.城鄉要素流動的田野模板
嘉魚縣田野九養小鎮通過“城市資本+農村資源”融合模式,通過山水林田湖草茶等生命共同體治理,引入國外“田園城市”規劃理念。借鑒杭州西湖景區與城市融合、生態治理、產業植入等成果,努力打造湖北乃至全國高端頤養示范社區。
三、咸寧實踐:“三產融合”的發展現狀與瓶頸挑戰
當前咸寧已形成農業工業化、工業服務化、文旅產業化的融合雛形,但存在融合深度不夠、要素流通阻滯、主體協同弱化等瓶頸。
(一)現有基礎與特色優勢
1.農業工業化初具規模
元氣森林、紅牛等企業帶動咸寧果蔬種植基地達一定規模,形成“種植—加工—銷售”完整鏈條。其中,赤壁市建成全國最大的青磚茶加工園區,榮獲“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超十億元鎮”稱號,產品遠銷俄羅斯、蒙古等國。咸寧全市上下勠力同心,推動“赤壁青磚茶”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與中國馳名商標,成功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2.工業服務化創新突破
厚福醫療等企業探索“產品+服務”融合模式,在生產醫療床設備(二產)的同時,開設康養體驗中心(三產),提供“健康監測+康復護理”服務。目前,厚福醫療擁有近30項發明專利,超過150項實用新型及外觀專利,12項軟件著作權。
3.文旅產業化深度拓展
以溫泉旅游為核心,打造“溫泉+中醫理療+特色餐飲”的康養生態圈。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增長16.4%,旅游綜合收入增長19.49%。其中,三江溫泉、碧桂園溫泉等項目通過“溫泉+民宿+農產品”打包銷售,效果顯著。
(二)瓶頸挑戰與體制障礙
1.融合深度不足,停留在“物理疊加”
全市大部分的融合項目仍處于“農家樂+采摘”的初級階段,缺乏數據驅動的“化學融合”。如茶園觀光項目中,僅羊樓洞產業園“數字茶園”實現了“種植數據可視化+茶葉定制生產”。而赤壁青磚茶產業雖已形成全鏈條,但文旅環節仍以“參觀工廠”為主,缺乏沉浸式體驗設計。
2.要素流通不暢,制約規模化發展
農村土地流轉率低,導致嘉魚蔬菜等產業難以形成連片種植基地,制約規模化發展。縣域冷鏈物流覆蓋率不足,生鮮農產品損耗率高,制約了預制菜等深加工產業發展。
3.主體協同弱化,利益聯結松散
農戶與企業多為簡單訂單關系,全市“企業+合作社+農戶”這種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的覆蓋率較低。以崇陽茶產業為例,茶企與茶農之間未形成穩定的訂單體系,這導致茶葉原料的質量參差不齊,進而使得加工環節的成本顯著增加。
四、對策建議:以融合創新撬動產業倍增的實施路徑
(一)強化規劃引領,構建政策支撐體系
1.頂層設計與空間布局
編制“咸寧市三產融合發展規劃”,劃定“一核三帶六區”空間格局:以咸寧城區為融合核心,打造赤壁茶旅融合帶、嘉魚蔬食產業帶、通山康養旅游帶,建設6個農工文旅融合示范區。參考湖北省“五個一工程”支持政策,爭取將赤壁茶旅、嘉魚預制菜等項目納入省級重點扶持目錄。
2.政策創新與要素保障
設立“三產融合”專項基金,對全產業鏈項目給予重點補貼;將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的10%用于融合項目,允許閑置宅基地入股文旅開發。制定“咸寧‘三產融合’項目認定標準”,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稅收減免、用水用電優惠。
(二)創新融合模式,激活要素市場價值
1.反向融合:以需求倒逼生產
推廣“認養一畝茶園”“我家菜地”等C2B模式,實現10萬畝農田定向供應文旅消費。如赤壁市可開發“茶旅定制”項目,游客通過APP實時查看茶樹生長情況,定制專屬茶品。
2.共享經濟:盤活閑置資源
借鑒通山“漁趣樂園”IP經驗,打造10個鄉村共享經濟示范點。如咸安區可將閑置校舍改造為“共享農創空間”,吸引城市創客入駐,開發農產品文創產品。
(三)科技賦能融合,構建數字生態體系
1.建設三產融合大數據平臺
整合農業農村局、商務局等部門數據,開發“咸寧融合大腦”平臺,實現三大功能:農產品市場價格預警、文旅客流預測、加工產能調度。
2.推廣農業物聯網技術
在赤壁茶園、嘉魚蔬菜基地等建設50個智能示范園,部署土壤傳感器、無人機巡檢等設備,實現“田間—車間—直播間”全程可追溯。
(四)完善利益機制,強化主體協同聯動
1.推廣緊密型利益共同體
復制雋青農場“保底收購+股份分紅”模式:農戶以土地入股,企業保底收購農產品,年度利潤的15%用于股東分紅。
2.培育融合型人才隊伍
建立三產融合人才驛站,聯合湖北科技學院、咸寧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開設“融合經營管理”專業(繼續教育),定向培養電商主播、民宿管家、農業經理人等復合型人才,提升服務端專業水平。
五、以融合思維書寫咸寧產業倍增新篇章
對咸寧而言,“三產融合”不僅是經濟總量增長的“加速器”,更是抵御風險的“穩定器”。從赤壁青磚茶的全鏈條增值,到嘉魚蔬菜的“云端”突圍,再到通山民宿的城鄉聯動,實踐已證明:唯有以“融合思維”打破產業壁壘,才能將咸寧的生態優勢、文化底蘊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
未來,需緊扣湖北省“三個更高”定位,以“城鄉一體、數實融合、利益共享”為方向,推動“三產融合”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邁進,為武漢都市圈綠色發展提供可復制的“咸寧方案”,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與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征程中,書寫“1+1+1>3”的時代答卷!
(此文為咸寧市社科聯2025年重點課題“咸寧市產教融合驅動現代產業體系構建的路徑研究”階段性成果。)
(汪盼 許澤想?作者單位:咸寧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
下一篇: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闡釋】經濟全球化與發展新質生產力
咸寧網訊記者吳文謹報道:1月8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市長楊軍到市六屆人大四次會議赤壁代表團,同代表們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咸寧網訊記者吳文謹報道:1月8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市長楊軍到市六屆人大四次會議赤壁代表團,同代表們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咸寧網訊全媒體記者陶然、黃沚瞻報道:10月30日,以“茶香旅游及三產融合”為主題的2019“一帶一路”國際茶產業發展論壇暨第...
做好“土特產”文章,黃岡2024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92.11億元,增長3.7%。
當然,做強做優蔬菜產業鏈并非一朝一夕可實現,還需各級各部門聯合多方力量,以“深實嚴細久”的工作標準,持續發力、久久為...
市委書記趙緒春說,壽光將把“全市當排頭、全省爭前列、全國進位次”作為目標,在更高質量發展上攀登突破。
山上竹影婆娑,山間筍兒尖尖,農莊游客嘗鮮。徐鵬志介紹,為改變現狀,該鎮大力對外宣傳生態優勢和竹類資源,并以大戶葉瓊創...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黃柱、馬麗婭、吳文謹、通訊員鐘曉陽報道:10月30日, 2019“一帶一路”國際茶產業發展論壇暨第五...
近幾年來,崇陽縣桂花泉鎮黨委堅持將雷竹產業作為強鎮富民的主導產業,按照“統一規劃、整體開發、分期實施”原則,謀劃了以...
近年來,崇陽縣依托幕阜山綠色產業帶資源和鄉村資源,整體打造特色鄉村旅游公園,已建成天城茅井養生小鎮、銅鐘野櫻花天堂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