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市的湖泊位于陸水、金水和黃蓋湖三大水系的下游,全部為淺水草性湖泊。這里有全省第4和第5大湖泊——斧頭湖和西涼湖,還有全省最大的跨省湖泊——黃蓋湖。
歷史上,咸寧市的湖泊小有名氣,戰時是兵家必爭之地,是屯兵牧馬的好地方,非戰時期則是商埠林立,橋廊、碼頭相連,商賈云集之地。三國時,吳帝孫權把沙羨縣分為二部,設蒲圻縣(現赤壁市前身)。因縣址設在一個很多蒲草的湖邊而得名。這個湖就是現在的西涼湖,當時稱為蒲圻湖。具體地點就是現在官塘驛鎮御屏山村的衙門咀,當時叫競江口。戰將黃蓋屯兵黃蓋湖,創造了“火燒赤壁”、以弱勝強的千古戰例。明清時期,羊樓洞磚茶更是從新店碼頭上輪船經黃蓋湖過長江遠銷寧夏、甘肅、新疆、蒙古、俄羅斯等地,黃蓋湖是“歐亞茶葉絲綢之路”的發源地。
從1935年金水閘建成至2012年,咸寧市的湖泊經歷了一個陣痛期。當初,咸寧市百畝以上湖泊共有72個,湖泊總面積576.9平方公里。受“以糧為綱、向湖泊要效益”等政策因素的影響,沿湖人民群眾圍湖造田、筑壩攔汊、圍網養殖等侵占湖泊行為一直沒有停止,導致湖泊的“面積、功能、水質、生態”等各項指標逐年下降。截止2012年底,全市100畝以上的湖泊僅有39個,湖泊總面積291.559平方公里。湖泊的防洪、抗旱等功能不斷退化,蓄洪抗旱能力大大降低,沿湖許多機站因無法取水而遭廢棄。湖泊水質變差,“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質變壞,八十年代魚蝦絕代,九十年代不洗馬桶蓋。”這句民謠就是對湖泊水質變壞的真實寫照。因大面積圍欄和圍網,水生動物的洄游通道被人為阻隔,生存空間受到大大壓縮,繁殖率大大降低,湖泊水生態環境堪憂。
湖泊的現狀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關注,省委、省政府對湖泊保護工作十分重視,2012年10月1日,我省率先頒布了《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近幾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的湖泊保護工作朝著有序開發、可持續利用的方向邁進。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寧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
下一篇:
咸寧水利部門助力春耕備耕 水利工程建設完成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