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得來終覺淺’下一句是什么?”7月21日,市圖書館一樓閱覽區,退休老人饒建波和朋友圍在“學習強國”學習機前答題。答對題目時的會心一笑與輕聲討論,讓這里的學習氛圍格外溫馨。
作為全省唯一建在市級圖書館的“學習強國”線下體驗中心,這個由市委宣傳部主管、市圖書館與咸寧日報社共建的學習陣地,不僅是黨員干部的“理論充電站”,更通過書房延伸、數字賦能、活動創新,讓“學習強國”的養分滲透到社區街巷、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搭好陣地,讓學習有“料”更有“效”
市圖書館一樓開架閱覽區是“學習強國”閱讀專區的核心區域。2萬余冊專題圖書按黨史、科技、文化等類別排列,市民羅正民正捧著《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認真閱讀;旁邊的觸屏學習設備前,大學生李陽洋瀏覽著“青春中國”板塊視頻。“這里的書很全,還能看慕課,收獲很大。”李陽洋說。
“體驗中心建設與圖書館公共服務職能深度融合。”市圖書館館長蔡駿介紹,體驗中心2022年下半年啟動建設時,便在空間選址、資源配置上突出“開放共享”——既有專區標識,又不設物理隔斷,讓市民借閱圖書、參與活動時自然融入學習。這種設計讓專區日均接待讀者超300人次。
更深遠的布局在于服務下沉。依托市圖書館“香城書房”服務體系,體驗中心將學習資源延伸至城市的各個角落。在浮山街道書臺街社區的香城書房,“學習強國”專架擺在最顯眼位置,《咸寧紅色故事》《鄉村振興案例選》等書籍常被借空;在溫泉街道南昌路社區香城書房,退休教師王秀蘭每周三都會組織“銀發學習小組”活動,大家帶著“學習強國”錯題本交流討論。“以前在家自己學,現在書房里有伴兒,還有人講解,黨的好政策理解得更透了。”王秀蘭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從書中摘錄的金句。
據統計,全市香城書房均設立“學習強國”專區,累計配送專題圖書5000余冊。
創新形式,讓學習變“活”更變“火”
位于市圖書館三樓的創客廳是“學習強國”線下答題挑戰賽的主陣地,這里不僅是知識競技的賽場,更是集學習、交流、展示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
“根本停不下來,每天都會打開‘學習強國’刷題!”市委老干部局干部鄧曉的話,道出了許多參與者的感受。線下挑戰賽的題目均源自“學習強國”平臺題庫,目前已精選時事政治、法律法規、文學知識、科普知識等2500余道題,截至目前,活動已累計舉辦50余場次,吸引線上線下近萬名黨員干部、群眾參與學習,一場場形式新穎的比拼,讓理論學習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追求。
這種接地氣的活動形式,源自體驗中心針對不同群體的精準服務。市圖書館自主研發的線下知識競賽程序除了服務機關單位的挑戰賽外,更針對市民設計了輕量化活動。從2023年起,體驗中心策劃了20余場線上知識競賽,涵蓋黨史、黨章、傳統文化等主題,只需掃碼即可參與,得分80分及以上就能參與抽獎兌換小獎品。節日主題活動則結合端午、中秋等節日,推出“詩詞接龍”“民俗問答”等特色環節,吸引眾多市民參與。
今年6月“三國主題線上知識競賽”期間,市民劉婭每天在“書香咸寧”公眾號答題。“上下班路上就能答,這種碎片化學習特別適合我們上班族。”據統計,線上活動累計參與達3萬人次,讓“指尖學習”成為市民新習慣。
內容創新更讓學習“潤物無聲”。2023年,體驗中心策劃的“我們的書房”專題片入選“學習強國”主欄目,通過鏡頭展現香城書房里的學習故事;2024年,中心聯合咸寧日報社制作的廣播劇《生之歌》獲“學習強國”首頁首屏推薦,劇中融入的咸寧紅色歷史知識,讓聽眾在劇情中接受教育。“沒想到學習還能這樣‘聽’,何功偉烈士的事跡太感人了。” 市民陳朗聽完廣播劇后,特意帶著孩子來到市圖書館三樓參觀了何功偉烈士文獻專題展。
“重點不在比賽輸贏,而是通過形式創新,讓大家愿意學、學得進。”蔡駿說,從市直單位到企業,從黨員干部到普通群眾,體驗中心的“低門檻、高互動”讓學習熱情持續高漲。
以學促干,讓學習有“魂”更有“勁”
“學習強國”體驗中心的題庫并非一成不變。各單位結合業務特點“量身定制”題目——市直文旅系統補充了文物保護、非遺傳承等內容,市水利和湖泊局則融入了水資源管理、防汛抗旱等業務要點。
“以賽促學不是一句空話,將業務知識融入其中,大家答題時既能比拼理論,又能鞏固本職技能,學習和工作兩不誤。”市圖書館副館長駱文說。
在咸寧,“以賽促學、以學促干”正在成為常態。市公安局反詐中心將國家反詐相關政策及措施、防范詐騙方法等納入題庫,干部江漢在比賽中對“電信詐騙”相關題目對答如流,回到崗位后,他主動承擔了政策宣講任務,把答題學到的知識變成了服務群眾的“工具”。“以前覺得政策條文枯燥,現在通過答題理解了背后的意義,講起來也更有說服力。”江漢說。
在社區,學習成果正轉化為治理效能。南昌路社區依托香城書房開展“學習強國”政策宣講會,居民們通過答題、討論,深入理解“老舊小區改造”“垃圾分類”等政策。社區黨總支書記黃輝說:“以前政策宣講大家不愛聽,現在結合書本和案例討論,居民參與度提高了,改造方案的投票通過率大幅提升。”
這種“學用結合”的氛圍,在校園同樣濃厚。2023年11月,湖北科技學院專場活動中,500余名師生參與知識競賽,大學生們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青年擔當”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賽后,該校成立了“學習強國”實踐小分隊,走出校園開展志愿服務。“答題時學到的‘奉獻精神’,讓我們更明白青年該做些什么。”小分隊成員、大三學生熊昕說。
如今,無論是圖書館里專注閱讀的身影,還是香城書房里熱烈的討論,亦或是市民手機上跳動的答題界面,都在見證著“學習強國”在咸寧的生動實踐。在這里,理論不再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融入生活的智慧,成為加快打造武漢都市圈綠色發展重要增長極的“精神養分”。
“‘學習強國’不僅是知識平臺,更要成為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拓展香城書房服務網絡,讓更多市民在學習中長知識、增本領,讓理論學習真正扎根基層、惠及萬家。(咸寧日報記者 王苒宇)
編輯:但堂丹
而讓書香飄滿城的蔡駿和他的同事們,心里也樂開了花,他們希望香城書房不僅僅成為每位讀者的“家書房”,更成為讀者的心靈歸...
咸寧網訊記者朱亞平報道:5日,記者來到位于書香路的香城書房。“美好生活向未來”志愿服務項目榮獲優秀志愿服務項目(全省10...
即將走向天命之年的我常常想, 50年是人生中很長的一段時間,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彈指一揮間,我家書房從無到有,從一個紙箱...
在這個逐夢的過程中,我有過狂熱,有過迷茫,但最終,我在我的書房里,實現了精神的自由、內心的充實。
未來“香城云書房”還將走進學校、社區、鄉鎮,實現數字閱讀“云”下鄉,讓“香城云書房”走進千萬家。
記者了解到,作為咸寧人自己的城市書房,香城書房建設已被列為我市公共文化建設長期支持的項目,今后將逐漸覆蓋各個縣市區,...
”蔡駿說,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開放香城書房5處,開展文化公益項目引進、文化創意產品展示等各種特色活動近百場,年均參與...
記者周萱黃蘭芬在咸安區金桂社區御龍花園,八旬老人董宏文以一腔熱忱和200本書籍,在小區一角建設了一片精神綠洲,這個被稱為...
”該負責人說,接下來,香城書房將充分利用高校師資資源,邀請本土的行業專家開展“讀書分享會”等欄目,將文化服務真正送到...
咸寧網訊通訊員楊易報道:咸寧市新華書店在溫泉路70號咸寧書城三樓建設“黨建書房”,面積約200平方米,于近日竣工。據悉,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