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數字經濟席卷全球的背景下,職業教育領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教育部《教師數字素養》行業標準與2023年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實施,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師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數據顯示,智能財務技術在中小企業的應用普及率已達65%,而傳統會計核算崗位需求銳減40%,這種行業變革倒逼教師必須完成數字化轉型。
一、數字時代對教師角色提出的新挑戰與轉變需求
(一)教學方式的數字化轉型挑戰
傳統課堂教學的“教師中心”模式在數字時代面臨根本性變革。以某高職院校《財務信息化應用》課程為例,過去教師80%的課堂時間用于講解財務軟件操作步驟,而引入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后,教師角色轉變為學習活動設計師。利用數字化工具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例如,在會計課程教學中,可借助財務軟件模擬真實業務場景,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掌握會計知識和技能,而不是單純依靠教師口頭講解。這種轉變要求教師掌握三個核心能力:數字化工具選擇能力、混合式教學設計能力、學習過程監管能力。
(二)學生學習需求的多樣化挑戰
數字時代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廣泛,他們的學習需求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不同學生對會計知識的掌握程度、興趣點以及學習風格都有所差異。教師需要精準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這意味著教師要從統一化教學的實施者轉變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案的設計者和指導者。
(三)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的挑戰
數字技術推動會計行業快速發展,新的會計準則、財務分析方法以及數字化財務管理工具不斷涌現。會計行業的專業知識半衰期已縮短至18-24個月,RPA財務機器人、區塊鏈審計等新技術加速滲透。教師知識更新滯后將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教師如果不能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就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必須從知識的靜態擁有者轉變為知識的動態學習者,持續關注行業前沿動態,不斷充實和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
二、數字時代教師專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困境
(一)機遇
1. 資源獲取便捷化
互聯網上海量的學術文獻、在線課程、行業論壇等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輕松獲取最新的會計專業知識和計算機技術應用案例,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升專業素養。數字時代打破了地域限制,教師可以通過各種社交平臺、專業群組與同行進行交流合作。與其他院校的會計教師分享教學經驗、探討教學改革思路,共同開展教學研究項目,促進自身專業成長。
2. 教學創新常態化
先進的教育技術如人工智能輔助教學、大數據分析學習行為等,為教師提供了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機會。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技術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果。智能備課系統可自動生成教學方案初稿,AI學情分析工具能精準定位知識薄弱點,教師得以將更多精力投入教學設計優化。
(二)困境
1. 技術應用斷層
雖然數字技術為教學帶來諸多便利,但部分教師尤其是年齡較大的教師,對新技術的接受和應用能力有限。在將信息技術融入會計教學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操作困難、教學設計不合理等問題,影響教學質量。45歲以上教師中僅34%能熟練使用財務機器人教學平臺,教學設計中的技術整合度比青年教師低38個百分點,形成明顯的“數字代際鴻溝”。
2. 時間管理失衡
教師既要承擔教學任務,又要進行科研工作和參與學院管理。在數字時代,還需要投入額外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術,提升數字素養。這使得教師往往感到時間緊張,難以平衡各項工作。教師日均用于數字技能學習的時間僅1.1小時,但完成數字化備課平均需要2.6小時/課時,存在顯著的時間資源矛盾。
3. 支持體系缺失
學校在教師數字素養培訓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培訓內容和方式不能滿足教師實際需求。同時,在教師嘗試教學創新時,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持和資源保障,導致教師專業發展受到一定阻礙。
三、數字時代教師角色轉變與專業發展的策略
(一)提升數字素養,轉變教學角色
加強數字技術培訓:學校應組織系統的數字技術培訓,包括信息技術基礎、教育軟件應用、在線教學平臺操作等內容。培訓要注重實踐操作,讓教師在實際演練中掌握數字技術,并能夠將其靈活運用到會計教學中。
樹立數字化教學理念:教師要主動轉變觀念,認識到數字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積極探索基于數字化工具的教學模式,如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在會計課程中,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通過視頻講解、案例分析等形式讓學生預習基礎知識,線下則組織小組討論、實踐操作等活動,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關注學生需求,實現個性化教學
了解學生學習特點。教師可以借助大數據分析工具,收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數據,如學習進度、作業完成情況、測試成績等,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同時,通過課堂互動、課后交流等方式,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深入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學習困惑。
制定個性化學習計劃。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為每個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提供更多基礎知識輔導;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推薦拓展性學習資源和實踐項目。
(三)持續學習,更新專業知識體系
建立終身學習意識。教師要認識到在數字時代,知識更新換代迅速,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定期參加學術研討會、行業培訓等活動,關注會計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行業動態,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
跨學科學習。不僅要深入學習會計專業知識,還要將計算機技術與會計專業深度融合。例如,研究如何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優化財務數據分析和財務管理流程,為學生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教學內容。
(四)加強教學研究與實踐,促進專業成長
開展教學研究項目。教師要積極參與教學研究項目,針對數字時代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教學方法創新、課程體系優化等進行深入研究。通過教學研究,探索適合數字時代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參與實踐活動。鼓勵教師深入企業實踐,了解會計行業實際工作流程和需求。將企業實踐中的案例引入課堂教學,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實際。同時,通過與企業合作,開展橫向科研項目,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科研水平。
(五)構建良好的支持體系,保障教師發展
學校政策支持。學校要制定有利于教師數字素養提升和專業發展的政策。例如,設立專項獎勵基金,對在教學創新、專業發展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給予獎勵;在職稱評定、崗位晉升等方面,適當向積極參與數字教學改革的教師傾斜。
團隊協作與資源共享。建立教師教學團隊,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團隊成員可以共同備課、分享教學經驗、開展教學研究。同時,學校要整合校內資源,建立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和參考資料。
四、結論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在數字經濟浪潮中,高職會計專業教師的角色轉型不僅是應對技術變革的必然選擇,更是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通過構建數字素養提升機制、創新個性化教學模式、完善終身學習體系等策略,教師能夠有效完成從“知識傳授者”向“數字導師”的轉變。未來需進一步深化校企協同、健全保障機制,為培養新時代復合型會計人才筑牢基石,切實肩負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時代使命。?
(鐘畏丹?作者單位:咸寧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闡釋】深刻理解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原理性貢獻
下一篇: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闡釋】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根本遵循
7月1日,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紀念郵票正式發行, ,當天全市各縣、市、區零售網點同步銷售,同時開設了網上營業廳、微...
“團結有愛永不言敗,競速時代我們最帥”“發型高貴氣質到位,早起早睡鍛煉萬歲”“低調低調我們駕到,不要掌聲只要尖叫,不苦...
在思政教育中,應深入挖掘咸寧紅色文化的內涵,充分利用新興數字技術,豐富教育的形式、深化教育的體驗感,從而擴大其在思政...
針對留守兒童就學和心理健康等突出問題,鎮紅十字會聯合咸寧市心理學會重點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在轄區學校全覆蓋開展身心健康...
下一步,該行將持續踐行私行客戶專業服務模式,通過貼心周到的金融服務,為客戶量身定制財富規劃和資產配置服務,進一步提供...
2月19日,記者在咸安區中醫醫院醫養中心建設現場看到,目前項目的主體建筑基本完工。
通山縣九宮山鎮中學歷史老師涂詩教,扎根教育一線40年,相冊里存下了與學生們的一張張合照,對孩子們的名字、個性、職業如數...
學習數學,口算是基礎中的基礎。通過數學游戲,如數獨、口算挑戰等,不僅能夠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還可以在游戲中潛移默化...
因此各地區在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時,應該對接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明確其建設標準和質量評價體系,確保在建教學資源...
咸寧網訊記者王恬報道:29日,市紀委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召開2019年第3次集中學習會,大興學習之風,著力打造學習型機關。要強...